實時更新中芯匯金最新動態(tài),了解中芯匯金
在經(jīng)濟蕭條的2022年,半導體設備廠商的日子遠沒有表面那么光鮮亮麗。
作者 I 龔佳佳
來源 I 半導體行業(yè)觀察
(ID:icbank)
都說“賣鏟人才是真正會淘金的人”,在如今這個一眾芯片巨頭紛紛拉響業(yè)績警報的當下,身為半導體產業(yè)鏈“賣鏟人”的設備廠商似乎依舊賺得盆滿缽滿,半導體設備大廠Lam Research最新公布的上季財報與本季財測就均優(yōu)于市場預期,據(jù)悉其當季營收51億美元,同比增長17.9%;凈利潤為14.26億美元,高于去年11.8億美元。此外,光刻機龍頭ASML在2022年第三季度更是實現(xiàn)營收57.78億歐元,同比增長10.25%,共售出86臺光刻機。
然而,那些看似風光的背后,也許晚禮服下是滿身的傷疤。在經(jīng)濟蕭條的2022年,半導體設備廠商的日子遠沒有表面那么光鮮亮麗。
下滑的需求,腰斬的市值
雖然Lam Research和ASML兩家歐美設備廠商的業(yè)績迎來了新增長,但據(jù)日經(jīng)中文網(wǎng)9月統(tǒng)計QUICK FactSet的TEL、SCREEN控股、愛德萬和迪思科4家日企的市場預期。截止到9月15日,上述4家企業(yè)2023財年的合計凈利潤預期為7154億日元,比本財年預期減少7%,比6月底的預期(增加4%,達到8093億日元)減少12%。
圖源:日經(jīng)新聞網(wǎng)
從各家企業(yè)2023財年的凈利潤預期來看,與6月底相比,降幅最大的是TEL,為14%。SCREEN為11%,迪思科為6%,愛德萬為3%,預計4家企業(yè)2023財年的凈利潤比本財年的市場預期減少6~9%。
而業(yè)績預期下降的最大原因就是半導體需求減少。疫情以來,在居家辦公、脫碳環(huán)保等需求的推動下,疊加通信高速化及數(shù)據(jù)量增加等背景,半導體需求迅速擴大,供求關系持續(xù)緊張,為此芯片制造商紛紛進行增產投資和建立新的生產線,半導體設備產業(yè)也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興旺景象,根據(jù) SEMI 數(shù)據(jù),2021 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guī)模為 1026 億美元,同比增長 44%。與此同時,設備廠商們的市值也來到了新高度。
然而到了2022年,個人電腦及智能手機等部分終端產品需求開始減速,尤其是今年下半年,7、8月半導體整體供需關系快速反轉,9月需求更是直線下滑,即便是此前被視為是半導體產業(yè)新增長引擎的汽車和數(shù)據(jù)中心,也在經(jīng)濟疲軟的影響下開始失速,半導體產業(yè)整體興旺前景已經(jīng)不再。
其實,今年以來,半導體產業(yè)的“寒流”就來勢洶洶,截至10月10日,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shù)(SOX)跌至約兩年來的低值,相較于2021年末,跌幅高達42%。據(jù)此前《芯片大廠,跌跌不休》一文統(tǒng)計,包括英偉達、AMD、英飛凌在內,數(shù)家主要芯片廠商的市值集體腰斬,整體跌幅十分慘烈。而半導體設備廠商身處產業(yè)漩渦之中,想要置身事外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市值變化
從股價市場的跌幅來看,半導體設備廠商年初的市值似乎已經(jīng)成為巔峰。與今年年初相比,泛林、應用材料、愛德萬測試三家廠商的市值已經(jīng)腰斬,而阿斯麥和Tokyo Electron是幾近腰斬,表現(xiàn)最好的則是DISCO,跌幅僅達13.89%。整體上來看,全球前十大半導體設備廠商的情況也是慘不忍睹。
據(jù)日經(jīng)中文網(wǎng)報道,各家設備企業(yè)的股價被認為提前6個月左右體現(xiàn)出業(yè)績動向,在業(yè)績惡化前已經(jīng)先行下跌。雖然ASML和 Lam Research 最新一季度的財報仍表現(xiàn)出增長勢頭,但是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已經(jīng)下降很多。ASML 2021年三季報顯示,實現(xiàn)營收52.4億歐元,同比增長32.3%;實現(xiàn)凈利潤17.4億歐元,同比增長64.2%,而今年三季度同比營收增長僅為10.25%,凈利潤更是同比下降了2.24%。
Lam Research也不例外。2022財年第一財季,Lam Research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為11.80億美元,同比增長43.27%;營業(yè)收入為43.04億美元,同比上漲35.48%。而今年Lam Research當季營收同比增長僅17.9%。由此來看,設備廠商們的業(yè)績增長勢頭已經(jīng)開始有所放緩,未來業(yè)績或將有所惡化,Lam Research已警告稱,2023 年營收可能減少 20 億至 25 億美元。
熱情的減退,縮減的資本
身處產業(yè)鏈上游的設備廠商最害怕的事情當屬下游半導體制造廠商的投資熱情的減退。“賣鏟人”之所以能成為真正會淘金的人,就是因為大量淘金者的淘金熱情還在,一旦熱情消退,紅利期也會結束。
但從近期各大芯片巨頭的消息來看,縮減資本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他們應對半導體進入下行周期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臺積電、世界先進、力機電在內的晶圓代工廠,以及美光、南亞科、SK海力士、鎧俠等存儲廠商都開始大幅縮減資本支出,其中設備投資的縮減更是首當其中。
據(jù)了解,英特爾2022年設備投資比此前計劃減少15%;臺積電將刪減2022 年資本支出40 億美元,其中一半是設備采購;美光預計 2023 財年的資本開支規(guī)模將是 80 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將下降 30%,2023財年將把芯片封裝設備方面的投資砍掉一半;韓國SK海力士也表示,2023年的選項之一是大幅減少設備投資額;南亞科則表示,今年生產設備資本支出降幅約4成,而2023年生產設備資本支出相較于2022年將進一步調降逾20% …
從業(yè)務上看,代工邏輯和存儲向來是設備廠商們數(shù)一數(shù)二的終端市場。2021年拉動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增長的主要原因就是以臺積電為代表的代工企業(yè)和邏輯(運算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日經(jīng)中文網(wǎng)在去年年底預計各家廠商對這一領域的設備銷售額2021年達到493億美元,比上年增加50%。應用材料也指出,邏輯/代工在整個晶圓廠設備支出中占比越來越大,目前估計在2/3左右。此外,面向存儲器的投資保持堅挺則是去年設備市場增長的第二大原因,預計2021年面向NAND閃存的設備投資增長24%,增至192億美元,面向DRAM增長52%,增至151億美元。
這點其實從設備廠商們的營收來源也可以看出,以設備龍頭廠商應用材料為例,2022 財年第三季度,應用材料66%的營收來源于代工邏輯、19%來源于閃存、15%來源于DRAM。而此次晶圓代工和存儲正是大幅縮減資本支出的重災區(qū)。
尤其存儲領域,今年下半年的減速感明顯增強,不僅庫存正在增加,價格下行壓力也在加強。應用材料此前透露,面向代工等仍表現(xiàn)堅挺,未交貨訂單整體正在增加,但面向存儲半導體客戶的未交貨訂單正在減少。知名半導體產業(yè)分析師陸行之指出,目前看內存存儲器行業(yè)率先發(fā)難,半導體設備龍頭公司2023年營收明顯會受到影響,ASML 受影響應該明顯少于同業(yè),內存存儲器設備營收占比由高到低排序是 Lam Research (35-40%營收占比);Tokyo Electron (27-30%);應用材料 Applied Materials (25%)。
從地區(qū)分布來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韓國是設備廠商營收來源的三大主要市場,尤其是中國大陸,根據(jù)SEMI報告,2021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市場銷售額增長58%,達到296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約28.9%,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無論是邏輯IC,還是存儲等市場的需求量都相當可觀。
圖源:芯謀
然而由于美國最新禁令,美系半導體設備大廠無法出售設備給中國,據(jù)芯謀研究統(tǒng)計,2021年全球前五大設備廠商中,除了ASML,其余四家最大市場皆為中國大陸,因此無法出售設備必然會給他們造成營運損失。上述提到Lam Research認為2023 年營收減少的原因就是受到美國新管制影響,其首席財務官 Doug Bettinger還表示,本季度的銷售額如果沒有新的美國商務部禁令,這個數(shù)字會“高得多”,明年中國大陸的收入將大大降低。
雖然ASML方面保證出口管制造成的影響相當有限,預計只有5%的未交付訂單將會受到影響,但中國臺灣晶圓代工廠們的資本縮減卻會給其帶來較大的影響。ASML 是臺積電與三星、英特爾等先進制程半導體廠商的重要供應商,在10月13日,臺積電宣布刪減40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后,ASML股價大跌9%。而韓國作為存儲大國,在存儲低迷的當下,勢必也會給設備廠商們的未來營收帶來不小的影響。
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SEMI在9月初調降今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金額預估至990億美元,降幅約9.2%。而就在6月,SEMI預期今年全球設備支出金額可望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將達1090億美元,而僅過了3個月,SEMI就已經(jīng)下調了預期。此外,花旗集團的Atif Malik則在近期將明年全行業(yè)晶圓設備支出的目標下調了10%,至720億美元。
圖源:SEMI
如此來看,今年整體半導體行業(yè)晶圓設備支出或許會不盡人意。
寫在最后
對于半導體設備廠商未來前景如何?各大機構的分析師、從業(yè)人員和設備廠商的觀點各有不同。
在分析師看來,今年年底設備廠商的股價可能會見底。據(jù)日經(jīng)中文網(wǎng)報道,按季度來看,日本各設備企業(yè)的凈利潤市場預測到2023年4~6月或2023年7~9月觸底。三井住友DS資產管理公司的分析師町田了認為,“2022年底左右,股價有可能見底”。關于2023年全球制造設備銷售,三井住友信托資產管理公司的高級分析師片山智宏表示,市場上很多觀點認為,前工序的制造設備比上年減少5~15%。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設備廠商年底即將進入淡季,明年年初或許會出現(xiàn)庫存問題。據(jù)臺媒報道,設備廠業(yè)者表示,一個機臺從下單到出貨至少要半年,目前還在處理上半年堆積的訂單,至于現(xiàn)在庫存的問題,預估要在明年初才會反映出來,整體來看,半導體業(yè)還是會持續(xù)向好。不過,另有韓國半導體設備商業(yè)務以個人經(jīng)驗表示,已經(jīng)有聽到同業(yè)反應被砍單,除了庫存影響,到年底即將進入淡季,營收確實可能受影響。
而設備廠商自身對前景還是頗為樂觀。應用材料在8月底表示,在確認了客戶2023年的需求后,得出結論,預計2023年或未來三個季度設備需求仍然大于供給,并認為公司能夠安然度過芯片業(yè)今年以來所面臨較為低迷的景氣。
應用材料執(zhí)行長迪克森(Gary Dickerson)表示,即使總體經(jīng)濟放緩,許多客戶仍然持續(xù)投入資本支出以改善生產技術,整體需求仍遠遠超過供給量,同時,就算旗下內存芯片廠商客戶移除擴產計劃,但其他類型的芯片業(yè)者,包括邏輯芯片制造商和晶圓代工廠,仍維持一定的支出金額。
此外,ASML預計,四季度銷售額達61-66億歐元,整體好于分析師預期,主要是市場對于其先進晶圓制造設備的需求強勁。ASML執(zhí)行長彼得.溫尼克(Peter Wennink)此前也表示,即使在疫情過后芯片需求的紅利逐漸耗盡,但在先進制程技術不斷演進的帶動下,對于極紫外光曝光機的需求仍然不容小覷,作為臺積電、英特爾、三星等指標性半導體大廠最關鍵的微影設備,同時更是先進制程關鍵設備及紫外光(EUV)機臺的獨家供貨商,ASML即便短在線對于設備的需求面臨小幅逆風,將時間軸拉長來看,仍然值得期待。
總的來說,短期內半導體設備廠商的前途還是令人憂心忡忡的,但是從長期來看,無疑是令人期待的。不過,相較于海外半導體設備廠商,如今的形勢或許更需要我們將目光轉移向國產設備廠商,本土廠商如何攻克難關,提高設備自給率,才是今后真正的難題所在。
越是艱難處,越是修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