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更新中芯匯金最新動態(tài),了解中芯匯金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在開始之前,不妨讓我們先談一部電影。
《機械姬》(Ex Machina)是一部科幻驚悚片。該片講述了老板邀請員工到別墅對智能機器人進行“圖靈測試”而產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劇情中,這個名叫“艾娃”的智能機器人產生了類似于人類的“意識”,想要從人類的奴役中逃走。為此,它殺死了人工智能實驗的主持者納森,將被自己的魅力所吸引的實驗參與者嘉立鎖在實驗室中。
人工智能產生了意識?這真是令人毛骨悚然,但又能夠引起我們的思考。如今,人們已經逐漸關注起人工智能與意識之間的關系。實際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談到,唯物主義觀點中,物質決定意識。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便是人的意識統(tǒng)一于物質,而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表現(xiàn)在意識的起源和本質上。因此,為了探究人工智能與意識之間的關系,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這里的物質,即人工智能是什么。
1
人工智能是最近大火的一個學科方向,它是研究、開發(fā)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tǒng)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tǒng)等。
簡單來說,人工智能就是想通過機器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來模仿甚至超越人類的某個技能。
比如說人工智能領域的圖像識別,就是程序學習大量的圖片,提取其中的特征,再通過對特征的比對來識別新的圖片。在人類圖像識別系統(tǒng)中,對復雜圖像的識別往往要通過不同層次的信息加工才能實現(xiàn)。對于熟悉的圖形,由于掌握了它的主要特征,就會把它當作一個單元來識別,而不再注意它的細節(jié)了。
這種由孤立的單元材料組成的整體單位叫做組塊,每一個組塊是同時被感知的。以下是人類識別文字材料與機器識別文字材料的對比:
2
通過以上的對比,相信大家已經能夠察覺到機器識別與人類識別文字中的相似性。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處于普遍聯(lián)系之中,普遍聯(lián)系引起事物的運動發(fā)展。科學家們敏銳地捕捉到了學習過程與人類神經之間的聯(lián)系,仿造它們制作了人工神經網絡。可以說,人工智能的誕生便是數(shù)學家們和計算機科學家們將機器與人類學習聯(lián)系起來,一步步推進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想要理清二者聯(lián)系,首先要了解人類的神經元。
下圖所示為生物學中一種最常見的神經元類型,主要由樹突、細胞體和軸突組成。其各部分主要職責如下表所示:
從意識的本質上看,意識是人腦這種特殊的物質器官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而人腦的機能之所以能夠起作用,本質上又是生物神經元間的共同作用。從微觀上看,人工神經網絡對生物神經網絡的模仿,是通過構建類似于生物神經元的人工神經元完成的。
可以說,人工神經元是對生物神經元的一個抽象,將神經元之間信號的傳遞理解為數(shù)值的傳遞。下圖是抽象出來的人工神經單元,左邊的部分對應生物神經元的樹突,中間的圓圈對應細胞體,右邊對應軸突。其傳遞的原理和生物神經元類似,樹突接收輸入,細胞體處理后,由軸突將新的信號傳遞出去。這就是人工神經元的最基本架構,機器通過它產生了“意識”。
目前看來,人工智能中所產生的“意識”做到了對人腦機能和屬性的模仿,也做到了對客觀世界的映像,但沒有具備社會性這種人的意識所固有的本質屬性,也沒有完全具備理解自然語言真實意義的能力。顯然,目前人工智能產生的“意識”還不是真正的意識。
3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提到,事物的發(fā)展是通過其內在矛盾運動以自我否定的方式而實現(xiàn)的。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肯定的方面與否定的方面,由于矛盾雙方的相互作用,當否定的方面上升到支配地位時,事物就會由肯定走向對自己的否定,再由否定進一步走向更高階段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就是要揭示事物自己發(fā)展自己的完整過程及本質。
從1952年亞瑟·塞繆爾提出機器學習至今,人工智能的發(fā)展?jié)M足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不同周期的交替使事物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波浪式前進的總趨勢。雖然圖中2016年后仍是上升趨勢,但按照規(guī)律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xiàn)新的“人工智能寒冬”,這是人工智能的自我否定、自我發(fā)展,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而這個矛盾可能是技術層面的,也可能是社會層面的。這里我們猜測,讓機器人具有真正的意識,也許會是人工智能這項技術“自我否定”的原因之一。
以當前的人工智能發(fā)展模式和對人類自身智能的認知水平還不能使機器人具有真正的意識,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就可以放任其發(fā)展。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非常迅猛,甚至可以預知它會在未來得到更大的發(fā)展。因此我們要以開放、客觀的態(tài)度觀察、思考和把握人工智能的未來發(fā)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在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fā)展,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需注意加強人工智能不當應用的風險研判和防范,引導和規(guī)范人工智能向更有利于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方向前進。我們堅信,用人文主義精神去驅散數(shù)字的冰冷,用人文社科的視角去審視二進制的世界,未來的道路必將康莊而美麗。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
參考文獻:
[1] 周振彬, 王位. 人工智能的意識可能性——基于辯證唯物主義對人工智能的思考[J].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9, 28(5):4.
[2]孫聞博. 從辯證唯物主義角度談人工智能[J]. 中國新通信, 2021, 23(11):3.
[3] 劉玉蓉. "腦—意識相互作用"假說與辯證唯物主義的意識論[J]. 理論建設, 1989, 000(004):51-56.
[4] 本書編寫組.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